高职听障生新媒体阅读
现状调查研究
——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
关 珊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特殊教育系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高职听障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该校高职听障生的新媒体阅读量远大于纸质书籍的阅读量,能够较好适应新媒体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听障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质量,促进听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等的共同参与和引导。
关键词:高职听障生 新媒体阅读 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媒体阅读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由阅读平台和文本形式的变化所带来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1]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阅读,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阅读方式,开启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2018年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电子阅读的接触率为73.0%,而传统阅读中的图书阅读、报纸阅读和期刊阅读的接触率分别为59.1%、37.6%、25.3%。[2]
新媒体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新形式,其本身也是高职学生进行自我重塑和自我建构的过程。[3]伴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媒体阅读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碎片化、浅阅读、缺乏筛选性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听障大学生因为听力受损,其信息来源主要通过视觉。在互联网时代,相比健全人而言,新媒体阅读更加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听障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网搜索相关研究内容,研究者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普通人群,较少对残疾人群进行关注,[4]以听障生新媒体阅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更加有限。
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听障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特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的阅读引导,提高听障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质量,进而促进听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新媒体阅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访谈学生新媒体阅读情况,自行编制“高职听障生新媒体阅读现状调查”的问卷。经过预调查和多次修改,最终确定25道测试题,包括封闭性和开放性两类题目,问卷从新媒体阅读来源与动机、频率、时间、习惯、突出问题等方面进行设计。调查对象为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读的高职听障学生,涉及三个年级,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服装工艺与设计、工艺美术设计三个专业。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回收电子问卷。总共回收问卷248份,经整理分析,获得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81.9%。在有效问卷中,样本构成情况为:大一学生98人,占48.3%;大二学生75人,占36.9%;大三学生30人,占14.8%。其中男生112人,占14.2%;女生91人,占44.8%。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阅读来源与动机
对高职听障生的阅读来源进行调查分析(见表1),结果显示,使用手机作为阅读工具的占78.9%,使用纸质书籍的只占到10.3%。就阅读内容的来源而言,47.3%来源于微信平台,30.5%来源于阅读类APP。由此可见,手机作为日常交流工具,以其便捷性、可移动性成为了听障生重要的阅读载体。通过微信和其他阅读类APP所获取的知识,成为了听障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高职听障生的阅读目的进行调查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在203名被调查者中,69%选择了消遣娱乐,59.1%选择了兴趣爱好,37.9%选择了增长见识,只有25.1%选择了考试学习。由此可见,高职听障生进行新媒体阅读主要是为了娱乐、放松身心,缺乏目的性、自觉性,想要通过广泛阅读来开拓视野、增长见闻、提高成绩的主观意志不强烈。
(二)阅读频率
对高职听障生的阅读频率进行调查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每天阅读一小时以内的占53.7%,每天阅读1~2小时的占29.6%,每天阅读2小时以上的占16.8%。调查每次阅读时长的结果显示,每次用时15~30分钟的占44.3%;每次用时15分钟以内的占26.6%;每次用时1小时以上的占18.2%;每次用时30~60分钟的占10.8%。由此可见,高职听障生每天的阅读时间较短,有一半被调查者每天阅读不到一小时,同时,每次阅读的时间较短,阅读呈现碎片化趋势,阅读的专注度、系统性和连续性欠缺。
(三)阅读时间与地点
对高职听障生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调查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40.9%的被调查者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26.1%的听障生选择了在课间休息时进行阅读,选择中午阅读的只占10.8%。在阅读地点的选择上,79.3%选择在教室阅读,75.4%选择在宿舍阅读,在食堂阅读的只占10.8%。由此可见,高职生在新媒体阅读上存在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多集中在教室、宿舍等生活场所,同时也可以看出,阅读工具的便捷性、可移动性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听障生的阅读信息量、增加了听障生对社会的认知。
(四)阅读习惯
对高职听障生的阅读习惯进行调查分析(见表5),结果显示,先看标题、感兴趣再读的占67%,随便看看的占48.8%,更关注视频、图片信息的占41.4%,关心文章评论的只占21.2%。11.8%的被调查者存在付费阅读行为,其余只读免费内容。由此可见,听障学生的新媒体阅读存在标题党现象,目的性不强;更喜欢形象、直观的图片和视频类信息;对内容评论的关注度不强,思辨性欠缺;阅读付费行为已经被部分听障生接受。
(五)阅读影响因素
对高职听障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见表6),结果显示,50.7%的被调查者认为广告多是新媒体阅读中的突出问题,43.9%的被调查者认为新媒体阅读浪费时间,对学习没有帮助。由此可见,新媒体阅读在带来阅读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广告多、信息杂乱、浪费时间等都成为听障生进行新媒体阅读的干扰因素。
(六)阅读内容和满意度
对高职听障生阅读的内容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见表7),结果显示,喜欢阅读新闻资讯的占83.8%,阅读专业相关的占到49.8%,喜欢阅读卡通动漫的占43.3%,其中,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最少,只占16.7%。就自身阅读满意度而言,74.4%的被调查者认可自己的阅读量,很满意的和不满意的均占到12.8%。由此可见,听障生在阅读内容上更喜欢篇幅短小、新鲜有趣的内容,故事类、图片类文本,对文学名著不是很有兴趣,存在浅阅读现象。
四、结语
本调查问卷反映了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高职听障学生新媒体阅读的现状及特征,结果显示,该校高职听障生学生新媒体阅读状况基本正常,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积极引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拓展阅读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一方面,在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阅读环境下,听障生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以兴趣为主导,缺乏目的性和连贯性,难以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听障生因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在学习和沟通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与健全学生相比,判断力欠佳,存在盲从现象,容易被网络无效信息干扰。因此,有效、有益的阅读内容对重塑听障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完整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高职听障生的阅读特点,应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内容引导。第一,从兴趣入手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每周每人分享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通过微信等交流平台发表阅读体验。一方面能够初步了解听障生的阅读偏好,有针对性地给予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其阅读量。第二,根据高职听障生的发展需要,有选择性推荐阅读,包括自然科普类、专业知识类、人文历史类等,让高职听障生在专业发展基础上拓展阅读面,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判断力,拥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2.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新时代的听障生生活在网络覆盖的新媒体环境中,接触的信息量大,但是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相对较弱。规范听障生阅读行为,提供有效阅读方法指导,对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一,指导听障生有选择的进行新媒体阅读,对于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内容,采用新媒体检索阅读的形式;对于需要深入了解的内容,建议选择纸质书籍或电子书阅读的形式。第二,合理规划阅读时间,指导听障生在利用空余时间进行阅读的同时,每日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纸质书籍或者电子书籍的阅读,并督促做好摘抄或笔记,定期开展阅读笔记的评比活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3.丰富阅读形式,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培养对高职听障生阅读行为的养成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长远意义。第一,充分利用听障生喜爱的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包括组建阅读兴趣群,分享和讨论阅读心得,开展朋友圈阅读打卡等活动,多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外在阅读动机逐渐转化为自身阅读需要。第二,开展与专业相关的专题阅读,结合高职听障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如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推荐相关阅读书目,包括人物传记、美学欣赏、艺术设计、工匠精神等主题,组织阅读竞赛或成果汇报,启发专业灵感,丰富内涵建设。
(二)创设环境,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
1.优化课程设置,提供阅读时间
从课程设置方面,为了更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阶段听障生通常面临课程多、时间紧的学习现状,可用于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相对较少,加上高职听障生在阅读方面缺乏自觉性,整体阅读氛围不够浓厚。为更好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张弛有度,提高效率,预留出一些时段,开设相应的兴趣阅读类选修课,或者在语文教学中拿出阅读教学时间,给予积极的指导,例如,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以身示范,共同进步。第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假期进行阅读活动,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并把阅读成果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班主任根据读书报告成绩,记入个人量化考核。这些教学安排,不仅对听障生阅读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还能够培养他们喜爱阅读的习惯。
2.组织文化活动,增强阅读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听障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起到开拓视野,增强人文修养的作用。针对高职阶段听障生的阅读情况,第一,以图书馆为平台,创新阅读活动方式,如图书漂流、名师讲堂、主题展览、故事演讲、读书微电影摄制等,充分调动不同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专业特长,融入阅读生活。第二,以社团为依托,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摄影比赛、话剧演出、征文比赛、观影活动等,充分发挥社团的优势和特色,利用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总之,通过调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高职听障生的新媒体阅读状况,发现该校高职听障生的新媒体阅读量远大于纸质书籍的阅读量,听障生已经能够适应当今新媒体的发展,并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一定程度融入社会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阅读作为听障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其内容选择和习惯培养,关系到听障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全面提升听障学生的阅读质量和人文素养,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等的共同参与和引导。
注 释:
[1]孟丽娟.新媒体阅读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影响[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EB/OL]. http://book.sina.com.cn/news/whxw/2018-04-18/doc-ifzihnep4386289.shtml,2018-04-18.
[3]程瑶.新媒体阅读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关联性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7):48-51.
[4]张艳琼,刘菲,潘健.听障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现状与特征分析[J].图书馆研究,2016(6):103-107.
作者简介:
关 珊 硕士,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特殊教育系,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
【责任编辑:温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