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虎报业活动的若干问题
探析
吴宇烨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胡文虎是现代华侨史和华文报业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一生创办了十几家共二十余种报纸。但其报业活动如同他充满传奇的人生,存在不少争议和待解之谜。本文择取其办报始于何时、办过几家报纸、星系报为何多冠以“星”字等受到普遍关注,并且影响到对胡氏报业实践的认识及客观评价的几个问题予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胡文虎 报业活动 问题探析
胡文虎(1882-1954),福建永定县金丰里忠坑村(今下洋镇中川村)人,生于缅甸仰光,10岁时被送回忠坑念书,四年后返回仰光学习经商。他是现代华侨史和华文报业史上著名的人物,同时又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因而总体上虽有“著名爱国侨领”“大慈善家”“万金油大王”“报业巨子”等殊荣和美誉予以定论,但在一些具体行为和事件中却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和未知。其中在报业活动方面,他一生创办过十几家共二十余种报纸,却有不少疑团困惑着学界和后人,对此加以破解和厘清,将有助于对他办报及其为新闻传播事业所作贡献的客观认识和准确评价,对胡氏的创业以及现代华文报业的研究也不无裨益。本文就此择取若干受人关注并在胡文虎研究中难以回避的问题予以探究和剖析。
一、办报始于何时?
胡文虎一生经营的实业,除了以万金油为代表的“虎标良药”之外,就是以星系报闻名的报业,但他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办报?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不仅影响了对他办报历史的准确认识,也影响了对其办报原因的客观评价。目前这方面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始于1913年。这是对胡氏办报历史最早的说法。如蒋国华等人认为:“许多人以为《星洲日报》是他的第一家报纸,其实不然。早在1913年,胡文虎在仰光便与人合办了《仰光日报》,不久在仰光又办了《晨报》。”[1]林璋华也认为:“1913年,胡文虎在缅甸投资了著名的《仰光日报》……可以说,《仰光日报》是星系报的前身。”[2]
2.始于1921年。如阙本旭和蒋冬英至少有两篇论述持这种观点,其中一篇写道:“1921年,胡文虎就在仰光集股合办《仰光日报》,这是第一张在缅甸的华文报纸,也便开始了他办报活动的生涯。”[3]另外,马来西亚学者陈星南也指出:“1921年,他在仰光时,就开始与华侨陈兰生、许麾力和胡定军(其父早年侨居缅甸经营万福堂药房,与胡氏是同行)等合办《仰光日报》,由傅无闷参与主持筹备工作。”[4]
3.始于1923年。如曾在3家星系报供职的罗懿认为:“约在一九二三年,为了刊登广告的便利,胡氏便在仰光独自创办了一家《缅甸晨报》……这是胡氏为了推销药品而最早创设的一家报馆。”[5]中国新闻社的宋钧也认为:“胡文虎在经营商业之余,也热心于兴办报纸;同时商业上的成功,也为他创办报纸提供了物质条件。1923年11月5日,他在仰光创办了《缅甸晨报》。”[6]
4.始于1925年。这主要是原龙岩师专胡文虎研究室人员的观点。如其主任李逢蕊等人认为:“胡文虎报业活动始于他的发迹之初,早在1925年,他就与友人合作,在缅甸仰光创办了一份中文报纸,取名《仰光日报》。稍后,他又独资创办《缅甸晨报》。”[7]其成员陈丹心整理的《胡文虎大事记》指出:“一九二五年,在缅甸创办华文报《仰光日报》,但只属大股东,后再自办《缅甸晨报》。”[8]
5.始于1928年。这主要是胡氏家乡的一些方志的说法。如《中川史志》载:“办报纸是胡文虎对社会的一大贡献。从1928年开始至1952年为止,他先后在国内外创办了十五家报纸。”[9]《龙岩地区志》也载:“他从1928年起……至1951年止,共(办)有15家(报纸)”。[10]
6.始于1929年。如张问强认为:“从一九二九年起,胡文虎陆续办了十多家中英文报纸……胡文虎办的第一家报纸是‘星洲日报’。”[11]康吉父在其《胡文虎传》中重复写道:“胡文虎的发达起家在星加坡,第一家创办的报纸也是在星加坡,那就是一九二九年创办的《星洲日报》。”“胡文虎办报开始于一九二九年在星加坡独资创办星洲日报。”[12]
以上所列6种观点都不是一家之言,而且从中还可以看出,除了第5种没说办的是哪家报纸外,第1、2、4种都认为是《仰光日报》,第3种认为是《缅甸晨报》,第6种则认为是《星洲日报》。
笔者根据各家之说进行比照,并结合有关史料加以分析和佐证,认为胡文虎办报始于1921年,而且这家报纸是与人合办的《仰光日报》,主要依据如下:
首先,从以上所列6种观点来看,1921年与人合办《仰光日报》之说,论述有些依据,有的还有具体人物和细节,可信度比较高;同时它是各种观点中唯一获中外学者认可的观点,认可面比较广;此外,6种观点中,有5种明确创办的报名,它是其中认为《仰光日报》的3种之一,认同度比较集中。
其次,“始于1921年”之说所反映的合办人,有其他相关资料佐证。如胡定军,他与胡文虎是同村人,《中川史志》记载:“胡定军的父亲胡启旺(又名迪人),早年侨居缅甸经营万福堂药房。父亲原要他从此安心经商,他却同当时进步华侨陈兰生、许麾力等人创办《仰光日报》。”[13]
再如陈兰生,《永定县志》记载:
“陈兰生(1898-1969),字敬存,笔名公弢,岐岭乡霞山村人。出生数月,父亲去世……20岁,赴南洋谋生,从马来亚漂泊到缅甸,先供职教育界,不久被聘为《仰光日报》编辑。”[14]
而据陈兰生妻子曾秋霞回忆:
“缅甸爱国侨领陈兰生先生,于一八九八年农历十一月十六日,诞生在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霞山村聚庆楼……廿岁时,兰生到南洋谋生,先到马来亚,呆了三个月,没能找到合适的职业……就由马投奔仰光……先在岱吁镇教书,后来担任平民学校校长。由于兰生天赋特异,出类拔萃,文雄笔健,不久名闻远近,仰光日报就聘请他当总编辑。”[15]
从以上史志记载和相关人回忆可以看出:1.胡定军和陈兰生都在缅甸办过《仰光日报》;2.从陈兰生20岁(1918年底以后)赴南洋先在马来亚“呆了三个月”,然后到仰光教书,“后来担任平民学校校长”,等到因文而名后担任《仰光日报》总编(或编辑),应该也在1921年左右了。因此,《仰光日报》于1921年创办是有依据的。
再者,更重要的是,虽然有关胡定军和陈兰生等人创办《仰光日报》的记载没提到胡文虎,但有关胡氏办报的记述及其本人的办报回忆,有谈到他在仰光与人合办过《仰光日报》。如《星洲日报》刊行于1939年的《星洲十年》,在其特载部分《胡氏事业史略》——介绍完当时胡氏所办的星系报之后补叙:
“……此外尚有得胡氏投资赞助而壮声色者,则今有荷属爪哇巴达维亚之天声日报,曾有英属缅甸之仰光日报……”[16]
又如署名“星岛报业同人敬辑”的《胡文虎先生传略》一文又说:
“一九五〇年四月二十八日,先生在本报重申办报旨趣,有如下之记录:‘……本人欲办星系报业,已远于三十余年前开始……乃在仰光办一华文报,名《仰光日报》,余为发起人及占最大股份之股东。’”[17]
从这两则史料可以看出:1.胡氏在创办星系报(1929年)之前,确实与人在仰光合办过《仰光日报》,而且他是大股东;2.从他自己在1950年说“三十余年前开始”可推出:他在1920年以前就想办报,但从开始设想到付诸实施,往往还有个时间过程(如调查评估和筹备等);而据有关胡氏生平记载和研究成果表明,以万金油为代表的“虎标良药”在1920年才研制成功,此前他的实业还很平常,所以,在1920年之前,不仅没有办报做广告的迫切,也缺乏办报的资本。但是,自“虎标良药”研制成功后,就有扩大业务的需要了,所以,第二年(1921年)他就在泰国开设了第一家永安堂分行,而在这时与胡定军、陈兰生等同乡在仰光合办《仰光日报》就顺理成章。
综上所述,胡文虎办报应当始于1921年,所办的第一家报纸是与人合办的《仰光日报》。
二、办过多少家报纸?
胡文虎之所以有“报业巨子”或“中国报业大王”之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创办过许多报纸,并且从国外办到国内,又从国内办到国外,还从中文报纸办到英文报纸。可是,他究竟办过几家报纸呢?由于时光远去,资料散佚残缺,特别是曾因种种原因,学界对胡氏的重视和研究不够,导致现今难以统计而说法不一,梳理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1.13家之说。如《永定县志》记载:“他又是‘报业巨子’,从民国18年(1929年)在新加坡创办《星洲日报》起,先后在国内外创办了……共13家中英文报纸。”[18]张问强也持这种观点:“胡文虎办‘星洲日报’和‘星华日报’都是代价不大,收获可观。尝到甜头之后,办报兴趣越来越大了……以上中英文报纸,合计有十三家之多。”[19]
2.15家之说。除了前文所述《中川史志》和《龙岩地区志》有这种记载外,林璋华也这么认为:“他在23年内独资创办15家报刊,这在世界报业史上迄今尚无人能超越他。” [20]
3.16家之说。如李逢蕊认为:“胡文虎从1928年创办‘星报’起,到1951年创办‘星泰晚报’止,共办了十六家中、英文报纸。”[21]蒋冬英等人也认为:“胡文虎把办报作为他一生不懈的追求,从1929年在新加坡独资创办《星洲日报》,到1952年在沙捞越古晋市创办《前锋日报》为止……独资创办了16家中英文报纸。”[22]
4.17家之说。如蒋国华等人认为:“胡文虎是闽西永定籍的著名爱国侨领……他独资创办了17家中英文报纸。”[23]
以上诸说之所以意见不一,主要存在这几个因素:一是一些研究者把出自同一家报纸之子报看作是独立的一家报纸。如李逢蕊在他的论述中就把《星岛日报》的子报《星岛晨报》视为一家而不是一种报纸。二是有的研究人员对胡氏办报源头不够了解。如列举“13家之说”的两种论述,都从胡氏1929年创办《星洲日报》算起。三是有些论者对胡氏办报历史认识混乱。如此处和前文所举的蒋国华等人论述都出自其同一部著述,但它在介绍胡氏办报历史及统计数量时,不同地方有不同表述。这种现象也充分说明了目前为止,学界对胡文虎的研究还很不够。
那么,胡文虎到底办过多少家报纸呢?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阅读了刊于1983年2月7日《星岛日报》署名“星岛报业同人敬辑”的《胡文虎先生传略》和1939年于新加坡出版的关楚璞主编的《星洲十年》特载部分之《胡氏事业史略》,以及1980年代《永定文史资料》所刊曾供职于星系报人士的一些回忆文章,梳理统计出胡氏一生至少办过19家共27种报纸。为方便阐述,列表如表一。
表中所示,胡氏所办19家共27种报纸中,有自办15家23种、合办4家4种,中文报17家25种、英文报2家2种;并且有13家共20种冠以“星”字,这也是胡氏办的报纸称为及被称为星系报或星字报的原因。
三、星系报为何多冠以“星”字?
胡文虎所办报纸称为及被称为星系报或星字报,固然主要是因为报名多冠以“星”字,但胡氏为什么要这样命名呢?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对此,有研究者试图予以解释,如最早发起胡文虎研究的原龙岩师专胡文虎研究室主任李逢蕊等人认为:
“少年时代的胡文虎,除了爱读中国古典小说之外,最大兴趣是于晚间踯躅于村头巷尾,遥看夜空,仰望星河……三、四十年代,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报业王国,而其中的每个成员都以‘星’字冠首,所以又被称之为‘星’系报业,这与他早年夜观星斗的这段经历显然有着内在的联系。”[24]
蒋国华等人也认为:
“胡文虎少年时代还有一件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在晴朗的夜空里数星星。少年朋友大都有这一爱好,但像胡文虎那样执著却是少有……他创建的报业王国的各家报纸均以星字冠首,这跟他少年时代这一经历是有联系的。”[25]
两者观点及表述几乎如出一辙,即都以为源于胡氏少年时喜好夜观星空而遥想繁星深邃的结果,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未免过于想象和浪漫。查阅有关资料,确实有关于胡氏少年时习性顽皮经常夜半不归,甚至露宿于中川村市场卖肉桌板仰望星空的轶事传说。[26]但在旧时,少儿多有夜望星空数星望月的兴趣爱好,所以各地都有《月光光》《萤火虫》之类的儿歌和《牛郎织女》之类的童话传说,何况胡氏10岁时被送回老家,父母兄弟不在身边,缺乏至亲陪伴和管束,难免野性疯长,作息起居不太正常毫不奇怪,如果以此认为就是星系报被冠以“星”字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他早期办的《仰光日报》特别是自办的《缅甸晨报》不冠以“星”字?所以,这种观点显然过于猜测和臆断。
笔者认为,星系报或星字报之所以多冠以“星”字,与胡文虎办报及创业经历息息相关。如前所述及有关资料表明,胡文虎生于仰光,10岁时被送回家乡中川村念书,4年后被接回仰光,与弟弟胡文豹一起在父亲胡子钦开办的永安堂国药行学医经商。不久,胡子钦去世,胡文虎兄弟俩继承父业,经10余年各地考察、多方求教和反复实验,于1920年前后研制成功以万金油为代表的系列“虎标良药”。有了一定资本之后,特别是为了拓展药品销售市场,他先后于1921年与人合办《仰光日报》和1923年自办《缅甸晨报》;与此同时,在南洋各埠和祖国各城市广泛开设永安堂分行。由于新加坡是东南亚航运中心,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又是华人华侨在南洋最集中地区,当时英殖民者在此实行“自由港”政策,商业比较发达,因此,胡文虎继1923年在此设立永安堂分行之后,于1926年将总行迁往此地,并由自己亲自坐镇,而将仰光的原永安堂国药行改为分行,交给弟弟胡文豹打理。经过这样设点布局,虎标药品果然业务突飞猛进,至二战前夕达到年销售量200亿瓶(盒、袋)。为了配合药品市场的拓展,胡文虎同时也在新加坡重操起曾在仰光尝试的办报业务,这就是1928年与邓荔生一起合办《星报》。该报原只是不定期小报,创办后于翌年1月15扩版,易名为《星洲日报》,随后于同年6月转为胡氏自办。从此以后,胡氏把办报作为与制售虎标药品一并重视的实业来经营,并且将创办的报纸多在报名首字冠以“星”字,总共有13家共19种之多。
那么,为什么胡文虎要把在新加坡创办的首家报纸先后命名为《星报》和《星洲日报》?并且从此之后办的报纸多冠以“星”字作为报名呢?解答了这两个疑问,实际上就等于破解了星系报为什么多冠以“星”字的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事实上是前后关联的。
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的报纸命名都有这种现象甚至是种普遍规律,即在什么地方办的报纸多冠以当地地名作为报名,如外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和我国近现代以来的《申报》《京报》等等,即使胡氏早期在缅甸创办的两家报纸也是如此。他在新加坡创办的首家报纸先后命名为《星报》和《星洲日报》,是因为新加坡(Singapore)的读音受当地华侨方言的影响,旧时俗称并在书面上常写成“星加坡”,这种现象在新加坡建国之后很长时间都还存在,如康吉父所著并于1983年在香港出版的《胡文虎传》一书,内文都把新加坡写成“星加坡”。另外,新加坡又别称为“星洲”,正如当年当地华侨民歌所唱:“星洲风景好繁华……”“星洲造有铁吊桥……”;[27]甚至以往当地不少事物的名称都带有“星”字,如二战时的华侨抗日武装即命名为“星华义勇军”。因此,胡氏把在这里创办的首家报纸命名为《星报》及随后易名为《星洲日报》,应该就是按办报的常规来作业,未必如一些论者想象得那么浪漫和玄乎。
至于胡氏为什么会从新加坡开始创办的报纸多冠以“星”字,是因为如前所述康吉父所说新加坡是胡氏“发达起家”之地,从他把永安堂总行从仰光迁往此地并自己亲自坐镇,即可见出胡氏已将新加坡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和新起点,所以在报业活动方面,也将这里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星报》和《星洲日报》视为“母报”,以后在各地办的报纸冠以“星”字,表示同出一门和同一系列产品,这也反映了胡氏在报业活动方面跟药品制售以主打万金油一样,作为一种品牌来经营并便于管理。后来他先后成立“星系报业总管理处”和注册“星系报业有限公司”,就是这种意图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论者把胡文虎办报历史视为始于《星报》或《星洲日报》的原因。
总之,星系报或星字报为什么多冠以“星”字,并非如有些论者的浪漫想象,而是胡氏按照办报常规以及同其报业乃至整个创业活动相关联的一段历史呈现。
注 释:
[1][23][25]蒋国华,王树彬.胡文虎及其家族[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17,扉页,5.
[2][20]林璋华.胡文虎及其星系报业[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
[3]阙本旭,蒋冬英.华侨报人胡文虎在南粤创办星系报业的探讨[J].兰台世界,2016(24).
[4]陈星南.胡文虎:一位华商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A].林水檺.马来西亚历史与人物[C].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网(Centre for Malaysian Chinese Stuies),2010-06-23.
[5]罗懿.我所知道的胡文虎生平点滴[J].龙岩师专学报增刊《胡文虎研究》,1987(2).
[6]宋钧.星系报业的历史变迁[J].国际新闻界,1999(1).
[7][24]李逢蕊,王东.胡文虎评传[J].历史教学问题,1992(专刊).
[8]胡知非,陈丹心.胡文虎大事记[J].龙岩师专学报增刊《胡文虎研究》,1987(2).
[9][13]胡以按.中川史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121,130.
[10]龙岩地区方志委.龙岩地区志(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556-1557.
[11][19]张问强.胡文虎为何热衷于办报[J].龙岩师专学报增刊《胡文虎研究》,1985(1).
[12]康吉父.胡文虎传[M].香港:龙门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7:53,57.
[14][18]永定县方志委.永定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08,993.
[15]曾秋霞,陈半曾.缅甸爱国侨领陈兰生先贤事略[A].政协永定县文史委.永定文史资料[C].1986(5).
[16]关楚璞.胡氏事业史略[A].星洲十年[C].新加坡,1939.
[17]星岛报业同人敬辑.胡文虎先生传略[J].星岛日报,1983-2-7.
[21]李逢蕊.胡文虎在抗日战争时期[J].龙岩师专学报增刊《胡文虎研究》,1989(3).
[22]蒋冬英,朱维乔,阙本旭.胡文虎在香港创办星系报[J].兰台世界,2017(8).
[26]江斌.变字当头[A].李逢蕊.《胡文虎研究专辑》第四编“胡文虎轶事”,闽新出(岩字)内书(刊),1992(033).
[27]黄火兴.客家情歌精选1900首[M].花城出版社,1982:281.
作者简介:
吴宇烨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刘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