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peng

“阅读,我与祖国共成长”书评


国际传播的中国愿景与路径

——评吴飞教授专著《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邵 鹏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23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第一次接近中心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掌握与其地位和形象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作为一个拥有宏大理想和长远战略的世界大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需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需要掌握国际话语权,需要从战略角度寻找新的路径和策略优化国际传播布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对于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吴飞教授及其团队完成了近60万字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成果《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简称《国际传播》)。作者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梳理出清晰的学术脉络,在厚重的世界历史中阐释了明确的中国愿景,并在理论与实践交织中探索、印证国际传播的中国路径与策略。

国际传播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与传媒等诸多领域的宏大话题。在该领域中,西方国家不仅打造了最先进的媒介基础设施,掌控着最发达的传媒企业,拥有最强的国际传播实力,而且在多年的深耕中把持着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吴飞教授等团队成员用很大的篇幅对国际传播理论和范式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提出了七大理论流派观点和三大范式,但并没有止步于西方主导下的理论与范式。作者以跨文化的视角看待和分析国际传播,认为传播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文化变迁,推动了文化资源的重新配置,新文化与新知识诞生其中。中国的文化转型不仅呼应了国际变迁,而且可以将自身文化汇入到国际范围内的文化变迁与文明演进当中,将中国传统文明的人文理性注入当下西方文明理念,这不仅是当下中国,也是未来世界需要的。同时,《国际传播》一书将“现代性”与全球消费主义相结合进行分析,认为现代传播技术推动了跨国资本的流动、国际传播与远距离的人际交往,而消费主义则吸引受众将西方现代性理念和文化价值观融合到他国民众的日常生活,这种通过大众文化潜移默化对当代日常生活的侵袭恰是西方文化全球化扩张的重要机制。合理借鉴“现代性”与消费主义运作机制,无疑将有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与文化认同。

国际传播本质上是民族国家形成后,不同民族国家为实现国家战略和民族利益推行的重要政治传播使命,其必然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际环境下,国际传播的愿景与目标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国际传播》一书以冷战时期国际格局为起点,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从东西方的霸权之争,到美国“一超独大”,再到想象中的“一超多强”,国家力量的此消彼长成为决定国际传播策略与路径的关键因素。在即将进入“两超多强”的背景下,如何让世界理解和认同“中国模式”,向全球释放中国和平发展的愿景,当是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方向。同时,《国际传播》还关注区别于西方中心与霸权思想的东方智慧和亚洲主张。这种受到众多亚洲国家重视和弘扬的“新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自我奋斗、勤奋刻苦、家庭伦理、个人修养、自律和重视教育等,这些富有东方智慧的亚洲共有的文化基因,可以在国际传播中形成共同的文化品牌。

《国际传播》一书指出,在全球民心之争中,美国曾经占据上风,但这种优势地位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争先恐后地改进媒介技术并加强国际传播的力度,从而带来国际传播领域中越来越多的新态势和新发展。在网络社会的背景下,社交媒体、移动互联所带来的个人空间的释放和放大,以及新旧媒体和各种媒体之间不断出现的重组和融合,正成为国际传播新的亮点和增长点。社会主体的多元互动形成新的文化和社会共同体,原本存在于不同文化和地域之间的传播空间和信息隔阂在新媒体环境中已在悄然改变。特别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的当下,一种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的新型国际传播格局正在形成,世界各国也迫切需要一种“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来处理和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全球传播的挑战。

在作者看来,当今的亚洲价值观是复合杂糅的观念和态度,经济的崛起使得亚洲国家的民族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得以觉醒,“亚洲主义”得以在国际传播领域中彰显。“东方智慧”在国际传播中则具有求全统“一”、追求和谐、折中和以“负”求正的思维特色,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对于现代国际传播和文化间传播的最大贡献。


著者简介:

吴 飞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原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评作者简介:

邵 鹏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传播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环球时报》第五届希望英才青年学者。现主要从事全球传播、媒介记忆、媒介融合方向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六十余篇,出版专著《媒介记忆理论》和《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生产》,曾分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社科联青年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


【责任编辑:肖玉平】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