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本质
——以泉州广播电视台“到人民中去”送文艺下基层演艺活动为例
张丽霞
泉州广播电视台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属性和价值是文艺作为精神产品的重要内核。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创造性地回答了有关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人民的文艺”之重要论述。本文作者在多年的电视文艺创作传播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电视文艺同样具有“人民性”的本质属性,为此,撰写本文以表达心声,努力践行“四力”,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文艺 人民性 送文艺下基层
2014年的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屋建瓴,寓意深邃,在全国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指导工作实践。从这一年起,5月23日“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设立了,集中开展文艺下基层、进社区、到工厂、入学校活动,开展文艺慰问演出、优秀作品展览、文化遗产展示及开展基层艺术培训、文艺支教、文创产业扶持等,创建了“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送进千家万户。泉州广播电视台作为一个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地方主流媒体,电视文艺坚持“人民性”的本质,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本台电视文艺创作传播的基本遵循,是一个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为此,泉州台坚持数年不懈,创意策划举行了“到人民中去”送文艺下基层演艺活动,真正做到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一、文艺的人民属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服务,这直接决定着文艺事业的性质和发展道路,是文艺根本的问题和原则的问题。早在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鲜明地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变了,社会环境也都变了,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人民性”的根本属性和灵魂内核没有变,社会主义文艺“二为”方向也始终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纲挈领,意义深远,让我们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深刻明白文艺从人民中来的道理。
人民的文艺,就必须到人民中去,把人民装在心里,时刻为了人民,想着人民。多年来,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电视文艺的“人民性”本质属性,在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牵头主办下,积极响应号召,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用最淳朴、最生动的文艺节目形式,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到人民中去”文艺演出和下基层慰问活动。此项活动在福建省也属首创,每年有十几场送文艺下基层活动举行,在历经了5年多时间的历练和提高,现已打造出了一个传承文化和服务大众的电视文艺品牌,并形成了每年常态化送文艺下基层“惠民工程”,深得基层农村广大百姓的喜爱和称赞。下基层走农村的文艺展演,以泉州当地文艺家的满腔热忱和精湛艺术,赞美生活,唱响中国,为推动泉州电视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一些成绩。
二、文艺来自于人民
文艺评论家董巍这样说:“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文艺作品来自于人民,来自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艺术家的提炼和创新,文艺作品又高于生活,何为“来自”,就是文艺工作者通过把广大人民群众生动的生活实践及深厚的民间艺术作为文艺作品的创作源头和根本遵循。现如今,我国改革开放正在引向纵深,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必将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精神力量。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发掘人民群众的精神成果,褒扬正能量,丰富多样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担当,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具有无限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激发人民大众建设国家、建设家乡更强大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泉州广播电视台策划创作的“到人民中去——泉州市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演出”,主创人员多次下基层,走访众多的基层群众和基层文艺工作者,了解他们的创作环境,深入他们的帮扶对象,采撷动人故事,确立创作主线。作为人民群众和基层文艺志愿者,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一点一滴,都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和辛勤劳作当中,他们的事迹使晚会创作策划组成员收获满满。为此,确立了“到人民中去”晚会的主题和创作主线,以“宝塔山下花正浓”为起始,通过“记住乡愁”、“薪火传承”、“为了人民”等多个段落,形成晚会架构。晚会以电视新闻纪实为手段,凸显重要主题与文学艺术的融合,较好地发挥了舞台表现手段和电视技术手段的特征,把大家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在现场并通过荧屏充分地表现出来。晚会主题鲜明突出,内容丰富多样,用在群众中获得的艺术养分,创新创作了富有隆重仪式感的“新闻+故事+表演”的全新模式,为基层观众送上了一道精神美餐。
电视文艺就是要到人民中去,这样才能获得创作灵感,如此的创作体会获得了印证。
三、文艺服务于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激励着我们牢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也创造了艺术。作为新时代电视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学习宣传党的一系列文化文艺方针政策,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和理论修养。显然,在新的时代、新的变革中,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导向,是所有文艺创作创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到人民中去”,为老百姓服务,就要俯下身去、扎根人民。电视文艺工作者要眼睛向下看,深入基层,与老百姓交朋友,勤于“眼力、脑力、脚力、笔力”,汲取创作营养,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泉州广播电视台“到人民中去”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开展的这些年来,秉持“政策宣导、传承文化、丰富多样、轻车简从”办活动的主旨,结合市直各部门的社会服务项目一起,多下乡,常下乡,积极为基层和农村百姓开展文化扶贫、科技助农、送医送药、图书捐赠、通讯服务及慰问弱势群体等,真正把社会主义文化艺术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许多农村的老百姓听说“到人民中去”送文艺下基层服务团要来,早早地来到了现场,在热烈欢腾、熙熙攘攘难得一见的场面中,他们接受了各种现代生活及文化资讯的服务,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对这些基层民众来说,是一生都受用的!在演艺舞台上,老百姓还能兴高采烈,细细品味电视文艺服务团送去的大型演出,其中,地方戏曲《卢俊义》、《御碑亭》等让人心有惬意;大型歌舞《茶韵飘香》、《我们的田野》等观后美不胜收;书画联展《蓝蓝泉州湾》、《春暖侨乡花满城》等更是让大家都沉浸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发展的美好家园之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更加坚定信心。这些年,通过举办“到人民中去”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有丰沛的精神和情感,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源泉,这些都是我们长期必须坚守的创作取向。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文艺就必须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文艺就会是无源之本,作品也就无色无味,因为,飘摇而空虚文艺作品,都是经不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 坚持电视文艺的“人民性”本质特征,是当下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是每一位电视文艺工作者的自豪和荣耀。
为人民服务,到人民中去,向人民汇报,这才是电视文艺的价值取向和艺术归属。正如中国文艺志愿者主题歌《到人民中去》所阐释的,“到人民中去,把身俯下去亲吻大地。到人民中去,把心贴近在一起呼吸。到人民中去,让灵魂再受一次洗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2.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和灵魂[N].光明日报,2019-10-22.
3.董巍.坚持文艺作品的“人民性”[EB/OL].http://www.wenming.cn/wmpl_pd/yczl/201410/t20141017_2236960.shtml.
4.邓海建.新时代文艺创作要坚守“人民性”[EB/OL].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17-12/20/c_1122140328.htm .
作者简介:
张丽霞 福建省泉州广播电视台编辑、导演。
【责任编辑:许启东】